
0898123038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8-25 03:38:48
在江苏南通召开。会议以“数智领航 智改破局”为主题,探讨纺纱行业在智能化发展新阶段的转型升级路径。
当前,AI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纺织产业链的格局。
“从‘十三五’开始,纺纱是纺织行业中智慧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介绍,纺纱设备呈现出从单机自动化到整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顾平指出,纺纱生产线升级的两个路径是:进口替代通过需求拉动实现技术嵌入全球产业链;新兴技术领域则依赖场景突破解决技术范式不确定性。当下,纺织行业发展已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以创新为驱动的高价值产品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棉纺织行业正处于时间、空间和技术变革的历史交汇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格局重构的加速期和优势再造的机遇期。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分析上半年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在行业淡旺季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9月前行情普遍不被看好,还是寄希望于“金九银十”发力,提振行业信心。下游需求不畅的大背景下,棉纺织整体行情大概率将延续弱势。
“转型、入疆、出海、退出,四个选择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也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董奎勇表示,求稳、求新、求变是当下几种主要的经营思路,但保生存是第一位。
全球纺织产业正经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国际贸易壁垒高筑、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倒逼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跃升。
对此,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徐远志提出了智能化转型的三大关键路径:技术融合,打破信息孤岛;绿色赋能,探索低碳未来;生态协同,共建创新平台。
“纺纱工序的智能化升级与自动化改造的战略意义重大,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科表示,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孪生在全流程纺纱工序的应用,实现在虚拟空间模拟分析和优化生产运行。
会上,众多纺纱企业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了智能制造在企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生集团”)的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十四五”全国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2024年,大生集团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绿色碳中和纺纱工厂,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将成为全链控碳的“绿色工厂”。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表示,智能绿色的实践已经成为百年大生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效益增长的新引擎。
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秦金桥介绍,2018年,正凯新材智慧工厂启动建设,如今,企业成功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从“织造”到“智造”的跃升,企业智能化升级的三大马车是:正凯智慧纺纱MES系统、“5G+AGV”智能调度系统、多系统融合技术。
晋州市鹏奥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明分享了企业进行数智改造的常见项目,如梳棉设备更新、短车集落的改造、络筒机纱库改托盘以及自动打包机的使用,改造后万锭用工为32人,车速达到16500r/min,效益显著提升。
谈及未来研发方向,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靖表示,企业将加快攻关高速纺纱、高速梳理等前沿技术,通过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产业化应用进程,显著提升纺纱生产效率;加快节能型紧密纺、低能耗高速锭子等节能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通过创新节能结构设计与高效能驱动系统应用,助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单锭单控、在线监测、分级控制等智能化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智慧纺纱工厂建设,提升客户全流程纺纱智能化水平。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倪敬达分享了纺纱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他表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将深度融合,为纺纱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理念将进一步推广。未来市场对智能化纺纱工厂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推动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竞争力。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刘术坤介绍了AI技术在纺织厂智能物流系统中的应用。企业开发的HIMS环球慧目系统,具有主动监控、预警,移动目标跟踪、群体行为剖析、数据追溯等功能。